跳到主要內容

三言講堂

 

歐宗智

也談教養

 

    近年來,有鑑於社會亂象頻仍,價值觀混淆不清,許多有心之士乃不斷地大聲疾呼,要大家重視「教養」!而這也變成全國各級學校以及社會的共同話題。著有《談教養》、對提升國人教養不遺餘力的黃崑巖教授,其見解深具參考價值,值得大家省思,他認為,教養是一種內在自我的教育,對自己在宇宙與社會裡的定位有清楚的掌握與認知,對周遭生物的生存權利有敏感度,對別人的感受有所尊重,具強烈的正義感,知道如何節制自己,擁有目標清晰的人生觀,是有擇善原則的社會人。總之,教養是來自個人的種種選擇,也是為理念作自我鞭策的生活風格。

 

 關於「教養」的定義,向來莫衷一是,可以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去切入,其實至聖先師孔子對於教養早就提出其獨到的看法,一般說來,儒家強調「修身」,重視個人品德的陶冶,期能養成完美人格,稱有教養的人曰「君子」。何謂君子?子曰「君子博學於文,約之以禮(《論語‧雍也篇》),亦即要勤求學問,多聞多見,而且處處以「禮」來節制自己的言行,本乎中庸,不違背於正道。又曰:「質勝文則野,文勝質則史;文質彬彬,然後君子。(《論語‧雍也篇》)易言之,一個人如果只有樸實的本質、內涵,而不注重外在的談吐、儀表,那就顯得簡陋粗鄙,像野人一樣沒有氣質;反之,如果偏重外在的談吐、儀表而忽略內在的充實、培養,那就淪為虛浮、欠實在了。一個人必須表裏相符,文質兼顧,內在外在勻稱配合得宜,這才稱得上是一位有教養的君子。

 

 雖然「教養」是難以捉摸的概念,但我們透過講求「修身」的儒家去思考,當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與體會。做為一個現代人,時時反求諸己,兼重內在涵養與外在修為,多讀多看多體驗,落實自尊尊人的相處之道,相信我們必定可以成為「文質彬彬」的君子,或是「彬彬有禮」、有教養的人。

最新防疫資訊

消息公佈欄

時間類別單位標題點閱
youtube
跳至網頁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