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、效益評估
(一)量化分析
(1)教師參加研習平均時數,目標45小時/人,實際53小時/人。
(2)專業科目、技術科目教師或專業及技術教師,赴產業研習、研究的時數,目標5小時,實際112小時,由本校陳銘玲科主任參加「食農經營暨農產成品製作實務研習」課程時數112小時。
(3)教師參與專業發展評鑑的比率,目標100%,實際100%。
(4)教師參與專業學習社群的比率,目標40%,實際100%。
(5)學校每學年校長及每位教師公開授課的次數,目標0.16次/人,實際至少1次/人。
(6)學校每學年開放校外公開授課的次數,目標1次/人,實際2次/人。
(7)教學輔導教師執行教學輔導計畫人數,目標4人認證資格中,實際1人認證資格中,尚有3 人今年暫緩提交認證資料。
(8)教師赴產業實習比率,目標1.5%,實際3.3%。
(二)質性分析
(1)教師建置自編教材檔案,提供學生多元學習環境。
(2)運用檔案評量結果擬定專業成長計畫,達成教師專業成長與自我實現。
(3)促教師同儕合作,提高教學品質,透過學習意見調查,分析結果並調整。
(4)提升教師專業資訊融入教學能力,逐年提高課程品質。
(三)自評執行成效
(1)強化教師專業發展︰辦理一般領域、專業領域教師專業研習,分科教材教法研討會,自編教材等,皆能依期程辦理,執行成效良好。
(2)強化教師專業增能︰成立一般領域、專業領域教師專業社群,且成立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社群,但因課務繁忙,共同時間難尋,雖教師排除萬難,執行成效仍有限。
(3)激勵教師自我檢核︰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,本校教師100%參加教學觀察,本學年進階評鑑人員、教學輔導教師培訓各計4名;目前進階評鑑人員有4名,教學輔導教師有1名完成培訓並取證,執行成效尚可。
(4)安排教師公開授課︰舉行公開觀課,邀請鄰近學校共同參與,且安排校長入班觀課與公開授課,師生互動熱絡,執行成效良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