評鑑指標 | 參考效標 |
(一)學輔機制 | 1.依據教育政策、學校需求、學務相關議題,訂定學務與輔導年度工作計畫並積極執行。 2.依循民主參與程序修訂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,並建構三級輔導預防機制,落實教師輔導學生職責。 3.有效提升教師輔導與正向管教知能,並安排教師進修抒壓及情緒管理課程或活動。 4.強化教師對於學生偏差行為之類型(如:校園霸凌、網路成癮、嗑藥等)與成因及合理有效處置措施之輔導知能,建立處理機制,並有效執行。 5.定期舉辦教師學輔知能研討會或講座,充分運用社區學輔資源,強化學校學輔功能。 |
(二)生活教育 | 1.重視生活常規,學生表現良好生活習慣。 2.積極推動品格、法治教育,並培養學生倫理與公德心。 3.對於學生課後留校、校外活動、住宿餐飲,訂有良好之管理機制並落實執行。 4.針對重大議題(如:防治校園霸凌、無菸校園、防災教育等)積極執行與宣導。 |
(三)多元發展 | 1.規劃跨學科或非學科之多元競賽、團體活動,引導學生潛能發展。 2.鼓勵師生參加校內、校外競賽,擴展學習面向與機會,提升多元學習效果與價值。 3.學校能成立多元社團,提供學生參與及選擇的機會。 4.訂有輔導學生成立社團與辦理社團活動及評鑑之計畫或辦法,並能結合社區社團及地方專長人士,充實學生社團(聯課)活動內容或設備。 5.結合社區社團,彌補校園資源、場所及設備之不足。 |
(四)自治參與 | 1.學生能參與學校重要會議及相關法規之訂定,透過適當管道表達意見,並獲得回應。 2.成立學生自治組織,並辦理各項活動,培養學生關心公共議題與民主參與能力。 3.明訂學校獎懲委員會權限,且獎懲措施能符合公平正義及比例原則。 4.學校設有申訴制度,並提供多元銷過方式。 |
(五)體育衛生 | 1.訂有校園整潔維護、環保教育及節能減碳措施培養學生環保觀念。 2.訂有維護校園設施、教室整潔、節約用電、用水等計畫及獎勵辦法,培養學生愛護與關心校園之美德。 3.能夠辦理疾病防治宣導、視力保健及健康促進活動,如體適能、運動會等,以強化身心健康,提升學生體能情形。 |
評鑑項目五:學務輔導(續)
評鑑指標 | 參考效標 |
(六)弱勢扶助 | 1.主動關懷、協助各類符合資格學生辦理學雜費減免作業,並提供相關助學措施。 2.針對各類弱勢學生建立弱勢救助機制,落實三級輔導,建立支持性輔導網絡。 3.採取有效措施以強化弱勢學生學習動機,並縮短弱勢家庭及低學習成就學生之學習落差。 4.訂有各種獎助學金辦法,利用集會、張貼公告或網路公開宣導。 5.定期宣導並適時提供學生助學貸款與清寒急難救助服務。 |
(七)適性發展 | 1.實施相關心理或教育測驗並進行解釋,以協助學生自我探索,認識自己。 2.開設生涯發展教育課程,並辦理進路及生涯輔導與活動,協助學生建立學習檔案,及生涯發展規畫。 3.辦理生涯試探活動,提供類科資訊網絡與資料,輔導學生做好生涯準備。 |
(八)輔導諮商 | 1.落實教師輔導學生的職責,對於個案和求助學生,都能積極輔導諮商及轉介。 2.建置認輔制度,整合校內外專業人力參與,協助班級導師從事個別輔導。 3.積極建立高風險家庭預防性輔導機制,並積極通報與輔導。 4.規劃或編製學生進路輔導手冊,並藉助校園網站或書面資料,提供師生參考。 5.定期蒐集升學和就業資訊、輔導媒體,系統化陳列或藉助網站,提供師生運用。 6.完備建立學生檔案及輔導資料,且能適時更新並有效運用。 7.對不利校園學習活動或環境之學生訂有專案輔導計畫,並積極執行。 |
(九)生命教育 | 1.規劃生命教育宣導計畫及措施,並有效推動或融入教學執行。 2.強化自我傷害防治三級預防措施與處理機制,對於高危險群(如:霸凌、家暴、憂鬱、吸毒等)之學生進行篩選,並有預防措施與處理機制。 |
(十)性別教育 | 1.依法設置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,擬訂年度計畫,編列性別平等教育預算並確實執行。 2.訂定學校性騷擾、性侵害及性別歧視防治等相關規定及處理流程,並進行宣導。 3.辦理性別平等教育相關研習與宣導活動,提升教師教學與輔導知能,並培養學生正確的性別平等觀念。 4.明定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防治規定與處理流程,並公告周知。 5.對學生懷孕事件之預防及處理成效。 |